ISO9001认证流程机构 安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机构
  • ISO9001认证流程机构 安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机构
  • ISO9001认证流程机构 安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机构
  • ISO9001认证流程机构 安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机构

产品描述

ISO9000质量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领域的一场新的革命,该标准自1987年版开始发布到2000年,全世界有三十多万家企业或单位通过了ISO9000的认证。ISO9000质量认证证书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并已成为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9000标准把质量管理和理论与方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根本思想是:任何企业、单位或组织,它们的根本任务是要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尽管不同,但控制的原理与方法是一致的;ISO9000标准给出了企业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建立质量体系的原则框架;ISO9000标准不仅要控制生产和服务的实际过程,而且要求对包括顾客要求的识别、设计、采购、制造、检验和试验交付以及后续的过程,即对产品寿命周期和全过程进行控制;ISO9000标准要求企业对其生产部门、岗位和每项工作都应确定活动的职责和顺序,规范其工作方法和程序,即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
ISO9001认证机构
标准不适宜还是认识不到位
    《中国质量认证》2003年第2期发表的《ISO9001:2000标准的九处不适宜及弥补方法》一文(下称《不适宜》),对一些组织在贯标中容易疏忽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无论是对组织还是认证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文中提出的两处“不适宜”,笔者认为不妥。我们不能因某些组织对标准的认识不到位,就认为ISO9001:2000标准“不适宜”。
   一、实施标准的方法是允许多种多样的
   ISO9001:2000标准(下称标准)0.1“总则”指出:“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不是本标准的目的”。这表明,实施标准的方法允许多种多样。正因为如此,新版标准强制性的文件要求明显比1994版标准要少,但这并不是《不适宜》一文所说的“对程序文件的明确要求太少”,而是赋予组织更大的灵活性,以便能够依据组织的规模和产品特点编制更具有针对性的文件。文件数量的多少,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而定。
   也以《不适宜》一文提到的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为例。《不适宜》一文认为,“贯标组织应在《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中,对过程的运行准则和控制方法作出明确要求,而不要受7.5.2条款要求的局限,同时将关键过程的运行准则和控制方法规定到位”。笔者对此表示赞同,但认为这不是惟一的方法,更不能据此认为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提出的要求不适宜。
   7.5.2条款的实施还有不少有效的方法,如某制造厂在质量手册中作出了这样的表述:“焊接和铸造为本厂的过程,由品质部会同技术部、生产部的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确认。确认的频次至少每半年一次,遇突况可随时安排确认。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确认内容可包括工艺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设备过程能力的认可、人员的、记录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由品质部负责审批确认的结果,并保持相关记录。”所以,只要能覆盖标准要求,并具有可操作性即可接受,而没有必要追究其是否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了表述。
   对于《不适宜》一文中提到的对关键过程的控制,可以按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所规定的要求“实施监视和测量”(7.5.1e),而不一定像过程一样进行确认和在确认。
   二、关键是如何界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与“所需的文件”
   《不适宜》一文认为,由于标准“对程序文件的明确要求太少┅┅贯标组织编制的程序文件很可能不充分,从而降低了贯标的有效性”,并由此得出标准“不适宜”的结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可能与该文作者对“形成文件的程序”(4.2.1c)和“组织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4.2.1d)的理解和界定有关。
   ISO9000:2000标准2.7.2“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的文件类型”指出:“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书和图样”。由此可见,“形成文件的程序”与“作业书和图样”都可以达到“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目的,而“作业书和图样”恰恰属于“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的范畴。
   那么,如何界定“形成文件的程序”与“所需的文件”呢?既然ISO9000:2000标准没有对此作出严格的界定,就说明允许组织结合自己的实际对两者的区别或内涵进行理解,以便灵活有效地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可对两者做如下界定:
“形成文件的程序”指对所有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的范围、目的、步骤、记录以及人员职责作出相应的描述,一般不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和操作细节。
“所需的文件”则是对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的技术问题和操作细节作出具体的,通常不涉及跨部门的活动描述。这类文件的编写应围绕5W1H开展,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达到什么目的、什么时间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时间完成、谁去做和如何做等。
ISO9001认证机构
ISO9001:2015标准灵活条款的应用
    在一些组织编写的质量手册中,常有照搬ISO 9001:2015标准“必要时’、“适用时”、“适当时’等灵活用词的现象。有的组织为了省事,干脆以“不必要’、“不适用’、不存在“适当时’为由,省略了对其后内容的描述。显然,这样处理是不符合要求的。在标准中,共有这类条款15处,组织可以参照以下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在质量手册中作出具体规定。
    4.2.3b)条款:“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与更新,并再次批准”。
    这里的“必要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内部条件变化,如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外部条件变儿,如体系依据的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和市场发生变化;资源配置状况发生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践中发现文件不适应;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需对文件作性更改并导致换版。
    通过评审,确认文件不持续适宜时,应予更新(换版)。
    6.3条款:“适用时,基础设施包括: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C) 支持(如运输或通讯)”。
    每个提供四种通用类产品的组织对基础设置配置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律师事务所工作场所的相关设施比较简单,过程设备也只涉及办公自动化设备,支持中的通讯设施却是比较重要的设施。
    7.3.1条款:“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策划的输出应予更新”。
    设计和开发策划是一种活动,策划的结果必然形成输出,如设计和开发计划是一个文件(标准并没有要求称作计划)O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可能无法实现原策划输出的要求,例如设计和开发阶段以及评审、验证、确认活动发生变化、进度拖后、职责分配和接口管理发生变化,就应及时或适时作出调整,一般可在变化发生前后结合转阶段进行。
    7.3.7条款:“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
    这里的“适当时”可考虑以下几种情况(对硬件产品而言):原经评审、验证和确认的产品特性出现更改;涉及原理或主要结构的更改;操纵、控制方式发生变化;主要材料和配套件变动;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改变;更改引起对产品组成部分的影响或不能满足互换性要求。
    7.4.2条款: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的批准要求;
    b)人员的要求;
    C)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这里的“适当时”,可以理解为需要时。如果在采购中表述了对采购产品的具体要求后,尚需补充提出a)—c)(或其中一部分)的要求,则可作为附加要求提出,一般适用对产品实现或终产品起关键、重要影响作用的采购产品和的外程。
    7.5.1条款: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a)—f)的要求。
    a)—f)是否适用;由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加以识别。例如: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对于大多数提供硬件产品的组织,这种信息要在图样中体现,则现场应获得图样。有的组织不要求现场有图样,只要获得适用的信息就行了,如数据、样板、样品、服务提供指令等。
    b)“必要时,获得作业书”。这里的“必要时’与“适用时’连起来可作如下理解:即使作业书是“适用”的,只有当没有作业书就不能确保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时,才应制定并使现场获得作业书。反之,则可不要作业书。是不是需要作业书,在产品实现的策划(7.1)时应考虑,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策划时更应具体确定。
    c)“使用适宜的设备”。不论提供哪一种通用类产品的组织,适宜的设备总是需要的,只是设备的配置类别和适宜性决定于组织所承担的作业活动的对象、特点和要求。对于某些制造业,设备应包括工艺装备和相关的设施,以及与设备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监视和测量装置不一定对每个组织都是适用的,例如作为服务组织的咨询机构就不一定需要这种装置。
    e)“实施监视和测量”。所有的组织都需要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监视(可以用装置或不用装置进行),但测量不一定都适用。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O每一个过程实施后都有一个放行、转序的问题,但放行的条件随过程控制和特点、重要程度而不同。交付是终放行,交付条件随产品特点及顾客要求而异。交付后的活动包括安装(仅就部分硬件产品而言)和服务。后者对所有组织都是适用的,前者只适用为某些工程项目配套的硬件产品,根据顾客要求于交付后为顾客所进行的安装。
    7.5.2条款:“组织应对这些过程作出安排,适用时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的;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山记录的要求;
    e)再确认。,
    对于符合确认对象条件的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即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或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是需要确认的。准则是确认的依据,对每一个需确认的过程都是适用的,准则的内容和b)-C)可视过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其适用性。
    e)条款中提出的再确认适用干下列情况:新开发的过程经确认后尚不成熟,实践中发现需改进时;影响过程的因素(人、机、料。法、环)发生变化;发生了较大的质量问题或过程不稳定;正常情况下进行周期确认;停产一段时间后恢复生产。
    7.5.3条款:“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识别产品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在实物上标识,也可用卡片、标签在包装上间接标识,还可在伴随产品或过程的流转卡或记录上标识。只要方法和标识的项目(如产品名称、牌号、型号、规格、批次号、图号、代号等)得当,能达到特定目的即可;如果没有标识也能识别,并不会造成不同类型产品的混淆,不作标识也可以。
    7.6条款有3处提到“必要时”。处是“必要时,测量设备应”满足a)-e)的要求。这里的‘必要时”指凡适用a)—e)条款的测量设备应予以满足,个别条款不适用可在质量手册中予以说明。第二处是7.6 b)“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这里的“必要时”指:①测量设备经校准或检定后是可调整的(即适用前一个“必要时”),如对零位、产品调试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调整等②对于再调整是否“必要”,要视情况而定。第三处是要求对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在初次使用前经过确认后,在“必要时”再确认。一般有下列几种情况:正常情况下的周期确认;测量系统的能力下降;软件局部修改;测量系统停用一段时间后重新启用;软件在不满足要求的环境下运行了一段时间。
    8.2.3条款:‘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
    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但对大多数过程来说,只能实施监视,适用测量的过程只能是一部分,如对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指标的实现情况的测量、(生产)过程能力的定量评定(具有批量时才适用)等。
    8.2.4条款;“  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在这里,顾客批准的适用情况通常有:合同规定时;有顾客代表驻厂;组织认为有必要提请顾客批准时(有确定的顾客的情况下)。
    8.3 b)条款:“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适用顾客批准的情况通常有:合同规定时;有顾客代表驻厂;对重大不合格品让步,从为有必要提请顾客批准时(有确定顾客的情况下)。
ISO9001认证机构
技术开发组织实施ISO 9001标准应关注的三个要
   许多技术开发组织通过实施ISO 9001:2015标准(以下称标准),在规范技术开发过程和促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一些技术开发组织未能把标准的要求与行业实际相结合,致使贯标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技术开发组织贯标应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一、明确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
    技术开发组织必须明确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这是贯标的基础。技术开发的结果属于软件产品,具有5个显著特点。
    1.技术开发具有极强的应用目的,它以满足市场和企业需要为目标,是工业设计与生产的依据和基础;它为生产过程提供操作规范,是生产过程的输入,对生产运作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2.技术开发是一种研究与探索性的智力劳动。在明确输入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应为开发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给予相应的自,形成的学术氛围。
    3.技术开发过程变化较大,甚至与前期的策划有较大出入,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
    4.技术开发往往周期长、协作单位多、涉及人员广,需要统一的组织协调。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与实物产品不同,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阶段输出进行充分的评审、验证和确认,以保证技术开发结果满足实际需要。
    5.技术开发费用高,对检验试验、标准化与计量控制要求较为严格。
    二、科学地描述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
    科学地描述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并在开发过程中加以有效控制非常重要。根据技术开发的具体情况,其质量特性可作如下描述。
    1.市场认同性。技术成果应满足企业生产和顾客要求,包括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条件及生产条件的要求。
    2.技术可行性。技术成果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进行工业生产,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3.经济可行性。应用技术成果的生产过程应具有经济性,其产品的成本、价格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4.性。技术成果应具有性,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必要时可申请专利保护。
需要强调指出,技术成果的4项质量特性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系统。只有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的要求得到满足,才能保证市场认同性和性;只有满足了经济可行性的要求,技术可行性才有意义。因此,控制技术开发过程必须对技术成果的4项质量特性统筹考虑,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对其进行综合评审、验证和确认,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三、应予关注的四个过程
    1.立项过程的控制。
    立项是技术开发过程的初始输入,其内容是否完整、有效和适宜,对后续阶段的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对立项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①对项目组的立项申请报告进行评审,以确定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
    ②形成评估结论,并对立项评审提出的问题予以研究,确定跟踪控制的重点;
    ③根据立项的目的,确定技术开发过程的初始输入内容。
    2。试验过程的控制。
    试验是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式,对其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具有对比性。为此,技术开发组织应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准,尤其要进行分类管理;检验与试验方法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并保证其适应性与可靠性。①试验装置。为确保试验装置满足技开发需要,要对试验装置进行验证。
    ②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工艺过程及参数的确定上,要确保试验过程稳定、可靠,易于操作且符合安全要求。
    ②试验过程及参数优化。为确保技术的经济可行性,要采用统计技术对工艺过程及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常用的统计技术有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数学模拟优化等。
    ④符合性及其验证。试验过程的输出结果应满足立项评审、合同及质量计划等输入要求,并提供试验验证结果。
    3.评审与更改过程的控制。
    技术开发过程一般分为试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等阶段,其试验规模及风险也逐次。为确保终技术成果的质量,降低开发风险,每一阶段结束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评审,必要时应对重要控制点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在于识别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证其有效性。如果评审后需对技术开发进行更改,应在验证可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再次进行评审,避免出现新的质量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停止技术开发过程。
    4.验证与确认过程的控制。
为确保输出结果满足输入的要求,必须提供客观证据进行验证。根据技术开发的特点,验证可选用项目组校审、重复性试验、评审、模拟计算、与国内外类似技术对比等方法,并在各试验阶段进行验证。确认是取得市场与顾客认同的关键步骤,一般采用顾客参与评审、或对阶段结果进行确认的方式,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对确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和解决。
http://www.gziso.net
产品推荐

Development, design, production and sales in one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您是第1456622位访客

版权所有 ©2024-10-11 贵阳博天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权利.

技术支持: 八方资源网 免责声明 管理员入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