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版 ISO9000标准释疑
标准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 以过程模式为标准的结构,逻辑性更强。
□ 持续改进过程是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
□ 更强调了管理者的作用,包括对建立并对质量管理体现进行持续改进的承诺,对法律和法规要求的考虑,对目标的可评价性的要求。
□ 对标准允许裁剪的要求更加严格。
□ 要求企业将顾客满意度信息的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评价手段。
□ 减少了对文件化的要求。
□ 术语的定义更加易于翻译。
□ 提高了与环境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 特别应用了质量管理原则。
□ 考虑了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利益。
□ 增加了将企业的自我评价作为质量改进的重要内容(ISO9004)。
ISO9001增加了哪些新的要求?
□ 持续改进。
□ 强调了管理者的作用。
□ 考虑了法律法规的要求。
□ 建立了可评价目标的要求。
□ 顾客满意度的信息,对体系进行评价。
□ 强调了企业的可用资源。
□ 确定了培训的有效性。
□ 对体系、过程和产品的评价。
□ 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ISO9001中为何加入了对顾客满意度的要求?
顾客满意度是任何企业的推动力。为了评价产品是否满足顾客的要求和需求,应对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由此可采取相应的措施。
修改的标准是否能够使企业提高其顾客满意度?
修改后的标准中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了以过程模式和以顾客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原则。该原则的采用应能够提高顾客对企业提高满足其要求的能力的信心。
什么是过程?
任何有输入和输出的活动或操作就被视为过程。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各个活动和操作基本上都是过程。
企业为发挥其职能,就必须确定各种内部相关的过程并对其实施管理。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就是下一个过程的输入。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过程的标识和管理,特别是对过程接口的标识和管理就构成了“过程方法”的管理。
修改后的标准正是建立在这种过程方法的基础上,同时遵循了质量管理原则。
什么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注重通过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方法。持续改进(持续强调了以一系列彼此衔接的步骤进行改进的思想)是为了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希望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进步。
新标准的实施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
ISO9001旨在确保企业的有效性(不一定只是效率)。管理提高企业的效率,的方法是在使用ISO9001的同时,使用ISO9004。该标准所通过的管理原则可以帮助企业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修改后的标准如何帮助企业通过认证?
应向组织显示其按照ISO9001认证的过程就是为自身的经营目标和改进增加价值的过程。标准的修改过程中强调了将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的各个过程和持续改进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因此,修改后的标准将直接定位在对企业经营成果的提高,包括顾客满意度的提高。 可以相信,企业采用了ISO9000标准将不仅仅可以达到认证的目的,同时也是一项有利益的投资。
ISO9001:2000怎样满足行业的需要?
ISO9001:2000比1994版标准更具通用性以使标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和不同规模的组织。由于ISO9001:2000的通用性,一些工业和商业部门将确定适合于他们需要的附加要求。
小型组织怎样才能适应标准的要求?可以允许什么样的灵活性?
修订后的ISO9001的要求适合于小型、中型和大型的组织。DIS稿已包含一些指南,对于组织不能实施的某些过程(例如设计活动)允许的裁剪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用于规定允许的裁剪的条款已经在“允许的裁剪”一条予以明确。当然系统的复杂程度要由每个组织根据需要表明产品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来定。
修订过的ISO9001和ISO14001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修订的ISO9001旨在加强与ISO14001的兼容性,特别是关于属于和内容方面。ISO/TC176和TC207的技术之间在这方面正在紧密合作(TC207技术会负责ISO14000系列标准)。
新标准实施后使用者需要对其质量体系进行修改吗?
新标准实施后并不需要立即对自身的质量体系进行修改,但各使用者能够预先充分学习新版标准草案,以便了解2000年以后ISO组织对质量体系的要求。新标准修订的目的并不是希望使用者修改其质量体系或全部重新制定他们的程序,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将修订版标准内有关的新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应用到其体系中去,以使体系更加完善。
谁负责对修订版标准条款的解释工作?
当新标准正式出版后,使用者可以向其所在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寻求对标准条款的解释,ISO秘书处和TC176不受理各立使用者关于标准解释方面的直接询问。但ISO/TC176已通过正式程序建立了一个项目管理特别工作组(PMG)负责对各国国家标准机构提交的对新标准条款的解释来进行检查和确认。
新标准实施后使用者是否需要重新编写其全部体系文件?
不需要。如果使用者当前的质量管理体系正在被顺利地实施,而且能够满足其质量目标的需要,能够充分反映组织的各项工作,同时修订标准中提出的所有新要求都已在体系文件中体现出来了,那么就不需要对现有的体系文件做任何修改;当然,如果现有体系文件没有体现出标准中提出的新要求,那么还需要补充一些适当的新文件。
如果目前组织是按照ISO 9002:1994或ISO 9003:1994进行注册/认证,组织需要做什么?
一旦ISO 9001:2000出版,ISO 9002和ISO 9003将作废。你将需要评价ISO 9001:2000中与你们特点相适合的具体要求,以及你们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这些要求的程度。标准第七章的“允许的剪裁”一节对不适用的要求如何剪裁进行了明确。
在什么地方可以获得有关修订版标准的相关信息?
有多种来源可以获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修订版标准的有关信息,其中包括国际互联网络,它提供了有关修订程序、被更新的内容等方面的较详细信息,设在瑞士的ISO中心秘书处也在它的地址为http://www.iso.ch的上公开发布了有关修订程序的一般信息。同时各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将能够为使用者提供的修订版草案副本,各认证/注册机构也能够提供标准转化安排方面的指南文件。
2000年修订版标准的实施将会对组织目前的质量体系注册/认证工作产生影响吗?
是的,将会产生影响。组织所采用的符合ISO 9001:2000要求的政策应包含一个适当的认证/注册升级时间表。 预计认证/注册升级的过程将是一个与相应认证/注册机构的日常审核工作相结合的平稳过渡的过程。
国际认可论坛(IAF)已经为各认证/注册机构建立了一套新版标准实施指南,其中规定的转化过渡期为新标准出版之后三年。
对于1994版的ISO 9001,9002和9003将发生什么?
2000年出版的标准将替代相应的1994版标准。但是,考虑到IAF—ISO/CASCO—ISO/TC176协议,按照1994版认证可以保持到修订的标准出版后的3年时间仍然有效。在这段时间内,如果需要1994版的标准,ISO和国家标准组织都可以提供。
目前组织应按照哪个标准进行注册?
因为目前的ISO 9001、ISO 9002、ISO 9003标准将被修订的ISO 9001:2000标准所替代。标准的选择既清楚又简单:所有组织都将按照ISO 9001:2000进行注册/认证。注册认证的范围需要清楚覆盖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活动,以及对于不适用要求的任何剪裁应在质量手册中加以说明并形成文件(“允许的剪裁”)。
94版ISO9000族中的其他标准的去向如何?
现有的ISO9000族标准共有27项标准和文件,这些标准主要是有关标准的使用者和顾客的。ISO/TC176已经明确在2000年版的ISO9000族标准中只包括四个主要标准:ISO9000、ISO9001、ISO9004和ISO19011。
ISO发布服务业实施ISO9001:2000指南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贸易组织日前公布一项指南,帮助服务行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行业实施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该ISO9001:2000标准的服务行业指南,将使服务提供者更好地实施ISO9001:2000标准,更容易实现其效率。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4年商业服务世界贸易额达210万亿美元。跨国服务贸易,包括外包海外工程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的组织实施基于ISO9001:2000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为其有效扩大市场占有率提供机会,提高其竞争力。
ISO/ITC服务指南对象是服务行业,主要用于比较小的、职员数在20人以下的组织
结合术语学习ISO9001标准(一)
ISO 9001:2000标准第三章明确指出,"本标准采用ISO 9000中的术语和定义";第二章也明确了ISO 9000:2000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因此,"术语"是ISO 9001:2000标准的一部分。既然"术语"是ISO 9001:2000标准的一部分,那么,将二者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须的,更是有益的。
笔者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撰写了一组文章。现借《中国质量认证》杂志一角,与广大同仁交流。
服务行业产品的类别成分也是“1+X”
一、从"产品"及其"主导成分"说起
在ISO 9000:2000标准中,术语"产品"的定义是"过程的结果"。该术语的注解1阐明: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例如:外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该术语为我们引入了"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和"主导成分"的理念,并且留下了一个没有说明的结论:外品"汽车"是"硬件";因为其"主导成分"是"硬件",但它同时还有服务、软件、流程性材料三种类别成分属于"非主导成分"。因此,它的组成是"1种主导成分+3种非主导成分",即"1+3"的组成形式。
再推演到其他产品。例如:一瓶矿泉水,其"主导成分"矿泉水是"流程性材料","非主导成分"瓶子是"硬件"。它的组成是"1种主导成分+1种非主导成分",即"1+1"的形式。如果贴上说明产品信息的标签则增加了"软件",即变成了"1+2"的形式。
又如:查杀计算机病毒的软件,其"主导成分"查杀毒引擎程序和病毒特征库文件以及使用说明书的信息是"软件","非主导成分"光盘是"硬件",文件使用的纸张是"流程性材料"。它的组成是"1种主导成分+2种非主导成分",即"1+2"的形式;如果加上销售人员的协助安装,即变成了"1+3"的形式。
根据上述三例产品(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中"非主导成分"的变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产品的类别成分客观地存在着"1+X"的组成形式。
二、服务行业的"产品"
前面谈到了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三种产品,那么,服务行业的"产品"是什么?它有哪些成分呢?
拿宾馆业来说,公认它属于服务行业,它的"产品"之一--"住宿"的主导成分是"服务"(门童、前台人员、楼层服务人员的接待服务等),但它的非主导成分有硬件(住宿用的房间、床等),软件(房间里的说明书、客人须知等文件上的信息),流程性材料(洗漱用水、饮用水等),是属于四种类别成分齐全的产品,即"1+3"的形式。
又如银行业,它的产品"储蓄"的主导成分是"服务"(营业大厅礼仪或咨询人员、临柜人员、保安人员的接待服务),非主导成分也同样有硬件(营业柜台、验钞机、打印机、密码输入器、休息或填单用的桌椅等),软件(、存折、储户须知、利率表、存取款表单上的信息),流程性材料(为储户提供的饮用水,存折、存取款表单所用的纸张等)。它的类别成分组成是"1种主导成分+3种非主导成分",即"1+3"的形式。
可以说,不同的服务行业,可能因组织、阶段的不同或其他原因,其"产品"的类别成分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服务行业产品的类别成分同样也是"1+X"的组成形式。
三、服务行业"产品"的"特性"
既然服务行业的"产品"有"1+X"种类别成分,那么它们的"特性"是什么呢?术语"特性"的定义是"可区分的特征"。在其注解中还阐明:
1.特性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
2.特性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3.有各种类别的特性,如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人体工效的、功能的。
还以宾馆业为例,其产品的主导成分"服务"的"特性"通常表现为功能性(如食、宿、娱、购等),舒适性(如床、桌、椅所展现的人体工效特性,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气味、灯光、电视色彩及音响等感官特性或物理特性),安全性(如宾馆中的安全通道、安全须知,浴室防滑脚垫的安全特性),文明性(如服务人员的仪表、礼仪、敬语等行为特性),时间性(如总机接转电话、客房服务中心提供开水、洗衣、设备故障排除、开房间门等服务的及时性,房间内电器设备的可用性、可靠性等),经济性(与服务水平相宜的性价比等)。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或细分出"便捷性"、"准确性(结算)"等。这是以"产品"(主导成分)为轴线阐明涉及到的各种特性。
反过来,如果以"特性"为轴线阐明涉及到的"产品"时,也会发现某一个"特性"涉及到产品的不同类别成分。
例如:以服务特性--"功能性"(如住宿)为例,它涉及到的"前台接待、开房门、送开水"等活动属于"服务",是主导成分;还有硬件(如床),软件(如敬告牌明示的"请勿在床上吸烟"的警告语,服务员做夜床时放在枕头上的卡片明示的"提倡环保、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床单更换"的建议),流程性材料(如床单等布草类),属于"非主导成分"。这样,"住宿"这个"功能特性"就涉及到了4个产品类别成分,即"1+3"的形式。
又如:服务特性--"及时性"(如客房服务人员给客人送开水,从接到电话到送到房间的时间)涉及到硬件(如电话机、暖瓶),流程性材料(如电话线、开水),这是"1+2"种类别成分。如果宾馆有明示时间要求的"规范",又具备了软件,就有了"1+3"种类别成分。
可以看到,结合术语"特性"的学习,可能改变以往无序、凌乱、丢三落四地对服务特性进行识别,有可能使组织对自己的产品有更系统的认识,从而使组织掌握全面认识、改进自己产品的主动权。
服务行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设计和开发"的定义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那么,产品设计和开发就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在服务行业贯彻标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行业有没有"设计"等问题。我们虽然并不了解所有行业的产品情况,但一般都能通过请教、探讨和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提问,比较容易地得到解决:
问:该行业的"产品"(包括类别成分)是什么?
第二问:对"产品"的"要求"是什么?
第三问:这个"产品"的"特性"通常有哪些?
第四问:由"谁"负责将这些"要求""转换"成这些"特性"?
判断:如果是由该组织负"责"进行"转换"的,该组织就有"设计",因而不能删减"设计和开发";如不负"责""转换",大都没有"设计"。
问题是,一谈到"设计和开发",有些人就谈虎色变,总有些组织想绕开,提出用"7.1产品实现的策划"或制定"质量计划"来替代"设计和开发"。这是不适当的。
ISO 9001:2000标准中"7.1产品实现的策划"指的是产品实现全过程的策划。这个策划应考虑的,是以下适当内容:
--产品的要求和质量目标;
--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开发、采购、服务提供、监视和测量等过程和资源的需求;
--文件、记录的需求;
--职责。
而产品"设计和开发"仅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其目的仅是将要求"转换"为产品特性或规范。"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特性与"产品实现"这个大过程的目的和特性是不等同的。
质量计划,按其定义,它是一个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它是策划体系"过程"和"资源"的结果,并不是用来转换具体的产品特性和规范的。
在设计和开发时,通常可以制定设计和开发计划。设计和开发计划是用来策划设计和开发过程与资源的。可以认为它是一种质量计划,但不能反过来说,质量计划就是设计和开发计划。这是不能简单地替代的。
关于宾馆到底有没有产品"设计和开发",业内一直在讨论。一种观点认为,某宾馆如果没有新业务(功能),加上宾馆有国家星级评定标准,可以删减"7.3设计和开发"。显然,此种观点与我们的认识是不相同的。通过前面术语的讨论可知,在宾馆的产品及其特性中,有许多特性在星级评定标准中并没有规定,而是宾馆自己开发或决定的,并且一直在不断的修改中。
例如:房间床铺的大小、软硬度,以及各种家具、电器设施的摆放位置等影响到"舒适性",房间内电源插座安装位置等影响到"便捷性",以及前面讨论过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的"及时性"、"文明性"等,都有宾馆自己开发的内容。有时,宾馆还要应顾客要求,在房间内临时加床、台灯、桌椅等;客房被租用为办公场所后,也要根据租用者的要求做某些变动。即使宾馆内的一个管理部门发个文件、规范,也可能影响宾馆的某个特性,甚至实际修改了某个特性(注意:这是服务行业设计和开发的一个显著不同点)。
所以,即使宾馆没有新业务开发,但产品特性的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可能是经常发生的,"7.3设计和开发"过程至少不能完全删减。
又如:公交行业的设计和开发通常偏重于"公交线路的设计和开发",但这只是该行业"服务"的一个功能特性的开发。这样做,可能忽略了其他服务特性(如舒适性、文明性等)的系统而明示的开发,以及以后出现的特性更改的控制。
另外,还有一些行业(如税务、工商、等),尽管国家、行业可能有某些法规、规章、标准要求,但同样会有各自不同的产品特性,而这些个性都是自己开发或不改的。这些行业的组织,也不能删减或完全删减"7.3设计和开发"过程。
关键的问题是,组织不能机械地按标准的要求编写脱离本组织实际的手册和程序文件。如果这样,确实使人望而生畏。结果组织不是想用"质量计划"来代替设计和开发,就是搞些的东西来"对付"。
我们的经验是,组织应仔细识别自己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与标准的要求一一对照。通过对照,很可能发现自己的做法中,有很多已经达到或符合了标准的要求,只需对不足的部分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就可达到要求。如果为设计和开发过程策划一个与自己的实际过程一致的程序,贯标就不再是"累赘"或负担,就不会出现"两张皮"。
7.5.2条款涉及的服务提供过程
ISO 9001:2000标准7.5.2条款要求对一些"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确认。服务行业中确实存在许多需要确认的过程。
例如:在银行业中,有可能出现、抢劫、、、突然停电或电脑系统瘫痪、火灾、爆炸、资金挤兑等紧急情况。如何应对这些紧急情况,是要提前策划并"确认(或模拟演练)"的。
除此以外,在服务行业中,大量的过程是服务人员直接与顾客接触。在此时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有许多属于需要"确认"的过程,需要加以识别和控制。
例如:一位顾客向某银行临柜营业员提出打印的存款凭证中的数字不清晰,但临柜营业员一句不适当的话,激起了顾客不满。这位营业员的"语言服务"问题在语言服务"交付"之后才显现,根本无法验证。这就是标准 7.5.2条款要控制的过程之一。
又如:个别公交汽车司售人员用不友好的言语对待携带很多行李上车的打工仔,"交付"后会引起不满。这个过程也是标准7.5.2条款要控制的过程之一。
另外,如果简单地认为7.5.2条款指的就是对"过程"的确认也是不准确的。在术语"过程"定义的注解3中,"过程"的定义是:"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它讲的是"不易"或"不能经济地"验证。换句话说,有的不能验证,有的能验证,只是难度大、费用高而已,涉及的范围较宽。但是标准7.5.2条款指的是"不能"验证,范围相对较窄。两者是有区别的。简单地、笼而统之地一律用"过程"来替代 7.5.2条款要求确认的过程,就扩大了该条款的范围。
技术开发组织实施ISO 9001标准应关注的三个要
许多技术开发组织通过实施ISO 9001:2015标准(以下称标准),在规范技术开发过程和促进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有一些技术开发组织未能把标准的要求与行业实际相结合,致使贯标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技术开发组织贯标应关注以下三个要点。
一、明确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
技术开发组织必须明确技术开发过程的特点,这是贯标的基础。技术开发的结果属于软件产品,具有5个显著特点。
1.技术开发具有极强的应用目的,它以满足市场和企业需要为目标,是工业设计与生产的依据和基础;它为生产过程提供操作规范,是生产过程的输入,对生产运作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2.技术开发是一种研究与探索性的智力劳动。在明确输入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应为开发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给予相应的自,形成的学术氛围。
3.技术开发过程变化较大,甚至与前期的策划有较大出入,具体情况更是千差万别。
4.技术开发往往周期长、协作单位多、涉及人员广,需要统一的组织协调。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与实物产品不同,质量控制的重点是对阶段输出进行充分的评审、验证和确认,以保证技术开发结果满足实际需要。
5.技术开发费用高,对检验试验、标准化与计量控制要求较为严格。
二、科学地描述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
科学地描述技术成果的质量特性,并在开发过程中加以有效控制非常重要。根据技术开发的具体情况,其质量特性可作如下描述。
1.市场认同性。技术成果应满足企业生产和顾客要求,包括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条件及生产条件的要求。
2.技术可行性。技术成果应具有可靠性、安全性,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进行工业生产,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
3.经济可行性。应用技术成果的生产过程应具有经济性,其产品的成本、价格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4.性。技术成果应具有性,满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必要时可申请专利保护。
需要强调指出,技术成果的4项质量特性相互关联、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系统。只有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可行性的要求得到满足,才能保证市场认同性和性;只有满足了经济可行性的要求,技术可行性才有意义。因此,控制技术开发过程必须对技术成果的4项质量特性统筹考虑,针对不同的开发阶段对其进行综合评审、验证和确认,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
三、应予关注的四个过程
1.立项过程的控制。
立项是技术开发过程的初始输入,其内容是否完整、有效和适宜,对后续阶段的开发工作至关重要。对立项过程的控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①对项目组的立项申请报告进行评审,以确定技术开发的必要性、可行性;
②形成评估结论,并对立项评审提出的问题予以研究,确定跟踪控制的重点;
③根据立项的目的,确定技术开发过程的初始输入内容。
2。试验过程的控制。
试验是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式,对其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且具有对比性。为此,技术开发组织应对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校准,尤其要进行分类管理;检验与试验方法尽可能采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并保证其适应性与可靠性。①试验装置。为确保试验装置满足技开发需要,要对试验装置进行验证。
②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工艺过程及参数的确定上,要确保试验过程稳定、可靠,易于操作且符合安全要求。
②试验过程及参数优化。为确保技术的经济可行性,要采用统计技术对工艺过程及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常用的统计技术有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数学模拟优化等。
④符合性及其验证。试验过程的输出结果应满足立项评审、合同及质量计划等输入要求,并提供试验验证结果。
3.评审与更改过程的控制。
技术开发过程一般分为试验室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等阶段,其试验规模及风险也逐次。为确保终技术成果的质量,降低开发风险,每一阶段结束后均应进行系统的评审,必要时应对重要控制点进行评审。评审的重点在于识别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证其有效性。如果评审后需对技术开发进行更改,应在验证可行的基础上进行,必要时再次进行评审,避免出现新的质量问题。对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应停止技术开发过程。
4.验证与确认过程的控制。
为确保输出结果满足输入的要求,必须提供客观证据进行验证。根据技术开发的特点,验证可选用项目组校审、重复性试验、评审、模拟计算、与国内外类似技术对比等方法,并在各试验阶段进行验证。确认是取得市场与顾客认同的关键步骤,一般采用顾客参与评审、或对阶段结果进行确认的方式,并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对确认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和解决。
http://www.gziso.net